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> 本站首页 > 科学研究 正文

《淮南子》中“二十四节气”的五大历史意义

发布日期:2017-04-24 点击次数: 来源: 作者:高旭

    随着“二十四节气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国内学界与民众对其历史来历与文化蕴涵,也产生浓厚的兴趣,有着越来越多的关注。但是,对“二十四节气”与汉代道家经典《淮南子》的关系,特别是《淮南子》中完整提出“二十四节气”的特殊意义和价值,大家仍然缺少深入准确的认识和把握,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重要问题给予解答和阐明。历史而论,《淮南子》中“二十四节气”的完整出现,具有五大历史意义:

  一是农学意义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,农作文明的产生不仅较早,而且具有早熟特征,尤其是在黄河、淮河、长江等大河流域。早期先民在辛勤的耕作实践中,已逐渐积累起有关天文、地理、气候、土壤等方面的农业知识。因此,“节气”的酝酿与产生,如《尚书》、《国语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先秦典籍所载,可说是由来已久。但也必须指出,先秦典籍中关于“节气”的记载,并非后世所谓的“二十四节气”,而仅是其中的一部分。就现有文献来看,完整意义上的“二十四节气”最早出现在汉代道家经典《淮南子》中。这不仅反映出先秦至西汉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达成熟,也显示出以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“淮南学派”,能够在汉代宇宙论的新视野中,充分结合天文学、十二律、阴阳思想等学术文化因素,对先秦时期便已产生的“节气”说,实现了承旧开新的历史性发展,并由此在中国古代农学发展史上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。

  二是生态意义。《淮南子》对“二十四节气”的认识,既有着特定的农学内涵,也在此基础上,体现出重要的环境生态意义。《淮南子》追求“万物蕃息,五谷兆长”的生产发展,重视“水”、“旱”等因素可能会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,因而在理论上试图通过“二十四节气”的提出,确立起规律性的农业时序观念,以此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与生活,促使人类生存环境与自然生态之间形成稳定和谐的良性关系。从中,也显示出刘安及淮南学派所坚持的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理念与精神,体现其作为汉代道家,敬畏自然,因循规律的环境生态主张。

  三是政治意义。刘安及淮南学派对“二十四节气”的记载,在《淮南子》中并不只是基于农业发展、环境生态的意义,而是更有着治国方面的深层思考。“举事而不顺天者,逆其生者也”,这是刘安等人对西汉统治阶层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。在他们看来,现实中王朝政治的发展,应该与“二十四节气”所表现出的自然节律与时序相一致。唯有如此,才能应时行政,善于“有为”,避免造成伤农乱政的消极结果。因此,《淮南子》中结合“二十四节气”的运变规律,对当政者在一年中不同阶段的政治行为进行规划,如:“甲子受制,则行柔惠,挺群禁,开阖扇,通障塞,毋伐木。丙子受制则举贤良,赏有功,立封侯,出货财。……”可见,对《淮南子》中“二十四节气”的认识,不应忽视其中丰富的政治意蕴,而是对此要有所重视和研讨。

  四是文化意义。由于《淮南子》一书具有牢笼天地,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,所以反映在其对“二十四节气”的阐述上,也是如此。虽然书中对“二十四节气”直接记载的文字并不太多,但是却要看到,《淮南子》绝不是孤立地提出“二十四节气”,而是将其放置在《天文》中宏大的宇宙论、自然论、天人感应政治论的思想文化语境中。这让“二十四节气”成为《淮南子》整体思想的有机组成,因此对其进行的文化解读与阐发,必然离不开《淮南子》其他方面的文化内涵。反之,将《淮南子》作为一个文化整体,也能从书中所具有的农业、生态、政治、养生等多元化的视角,深入发掘“二十四节气”的丰富内容,更好地体现其能够被古为今用的文化魅力与意义。

  五是地域意义。“二十四节气”在《淮南子》中首次完整的出现,不但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意义重大,而且对孕育产生《淮南子》的淮河流域,特别是淮南市,其意义更为突出。因为,作为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“二十四节气”毫无疑问已成为当前淮南城市发展的文化标志之一,极具现实的影响力。如何在保护中深入发掘,在发掘中合理利用,就成为摆在淮南城市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。只有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作为,打造和形塑好“二十四节气”的城市文化标志与名片,才能不错失“二十四节气”走向世界舞台的难得契机,让当前淮南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,借此既能形成新的内生动力,也能得到更多有利的外部条件。故此,“二十四节气”的保护、发掘与利用,对淮南市而言,其重要突出的地域意义,不言而喻。

  正因为“二十四节气”在《淮南子》中首次完整的提出,具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,所以作为“绝代奇书”《淮南子》诞生地的淮南市,更应该珍视这一仍然极具生命“活力”的历史文化资源,推动其真正成为福荫城市发展的参天大树。

文章来源:http://art.cssn.cn/ysx/ysx_fwzwhyc/201704/t20170420_3492326.shtml

原文出处:中国社会科学网

上一条:菲律宾环球360管理张家宇博士申报的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获准立项

下一条:思政部2007-2011科研课题汇总表(不完全统计)